從合規到競爭力:中小型執業會計師事務所引領中小企業綠色轉型
中小型執業會計師事務所如何積極於可持續發展服務領域中定位?本文就此訪問了數家已正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指導的中小型事務所,以及一名關注中小型執業會計師事務所利益之全球代表。
撰文:Jolene Otremba

隨着氣候變化和其他可持續發展挑戰日益嚴峻,均對各種大小企業帶來壓力,必須重新審視自身運營模式和對環境的影響。大型企業有充裕的資源規劃完善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制度,然而中小企業往往難以應對複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中小型執業會計師事務所正正扮演着關鍵的角色,作為值得信賴的顧問,中小型事務所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引領中小企業客戶進行可持續發展轉型。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總監Christopher Arnold表示:「實踐可持續發展及對可持續披露資訊進行匯報及鑒證之轉型確實是一場全球性變革。考慮到中小企業參與全球經濟活動的覆蓋水準,這場變革轉型的成功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參與。如果回想起中小型事務所在提高中小企業客戶的財務知識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們期待他們能再次為增強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知識出力。」
大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將必須遵守強制性匯報和鑒證要求,而中小企業同樣受到影響,因為上市公司將需要披露其價值鏈中的實踐信息,並將供應商納入問責範圍。可持續發展轉型是來自於持份者的訴求,以及隨着大眾對ESG財務重要性的認知提升所推動。
國富浩華(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於大約五年前注意到對可持續發展諮詢服務的需求大增,因而決定踏足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始提供相關服務。國富浩華合夥人(專業技術諮詢)、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李樹德表示:「各行各業的公司開始意識到將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融入運營的重要性,這不僅為了遵守法規,還可以滿足消費者和持份者的期望。」
Christopher Arnold表示,的而且確隨着價值鏈和財務提供者對資訊需求的增加,全球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事務所開始提供可持續發展相關服務。他指出:「越來越多貸款機構將可持續發展因素與風險聯繫起來,並作為貸款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促使中小企業建立與可持續發展信息相關的流程、系統和信息控制的必要性變得更為明顯。相關趨勢創造了機會,讓中小型事務所能夠提供諮詢、報告、約定審查業務、鑒證等不同的服務。」
上邦永晉諮詢有限公司合夥人兼公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鄭璟燁指出,中小企業的規模並不一定龐大到可以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專門團隊,但仍需作出風險管理及滿足客戶或監管要求。「獨立諮詢公司可以提供建議和指導,幫助企業識別合適的指標、收集數據,並為其度身訂造可持續發展策略。」
信永中和香港合夥人兼公會會員蘇婉婷專門提供ESG服務,她觀乎宏觀趨勢,認為當下正是幫助中小企業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其核心策略的最佳時機、以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來引領業務增長。
她表示:「我們的目標不單只幫助客戶遵守法規,而是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其核心策略,從而提升長遠有效的價值創造。未來,我希望中小型事務所將不僅僅是監管合規方面的推動者,而是成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轉型的策略夥伴。」
建立跨專業知識體系
作為值得信賴的顧問,中小型事務所今時今日不僅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客戶遵守法規,還能助他們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核心策略。鄭璟燁表示,為了達成這個目標,ESG顧問必須找出實用及價值導向的方法,幫助中小企業看出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商業利益,而非將合規視為負擔。
一般而言,諮詢公司普遍認為可持續發展領域內容繁多且發展迅速,需要具備跨專業知識,因此有一些公司已建立多元化的專業團隊。
鄭璟燁表示:「我們招募來自不同背景的專業人才,包括企業財務、環境管理、會計、甚至乎地理學等領域,以應對不同類型的ESG問題。例如,水泥行業特別需要環境以及碳排放方面的知識,具有地理學背景的人才能夠為團隊提供相關專業知識,以解決物理氣候問題。而擁有會計和企業財務背景的專業人士則能夠向客戶及非金融背景的員工解釋複雜的商業和財務知識。」
李樹德表示:「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有助於豐富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他們的知識和見解對於我們塑造可持續發展服務具有極大價值。」
對於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等較大型的諮詢公司,他們的第一步是於2016年聘請了一位具有ESG報告諮詢服務經驗的主管,隨後建立了一支專業團隊,並發佈一份以企業管治和ESG為主題的年度報告,該報告借鑒了香港上市公司的見解。致同會計師事務所諮詢合夥人兼公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潘宏烽表示:「致同與香港會計師公會一樣,同為ESG認證專業人員考試的支持機構。這是香港首個基於上市規則的ESG考試,旨在測試考生對香港交易所附錄C2《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守則》及其他國際ESG匯報框架的掌握程度。」
無獨有偶,蘇婉婷亦提到,信永中和也聘請了專門的ESG主管以推動事務所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以發揮他們在可持續發展框架方面的專業知識。事務所還建立了一支跨職能團隊,與各合夥人緊密合作,結合各方專長,以提供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她指出:「我們將ESG整合至現有服務項目,為客戶提供確保合規、並能推動策略性增長的綜合解決方案。」
提高意識,引領變革
中小企業和中小型事務所現時面對的主要挑戰之一,均是須不斷跟上可持續發展領域快速變化的步伐,了解不斷演變的法規、匯報準則和持份者的期望。蘇婉婷解釋道:「我們遇到其中一大挑戰,就是ESG法規快速演變,而且因司法管轄區而異,要求我們持續更新知識之餘,也要採用靈活的應對方法。」
中小企業和中型公司作為主要客戶群體,他們缺乏對ESG策略重要性的認知與理解,進一步加大挑戰的複雜性。她指出:「客戶往往將可持續發展視為合規要求,而不是價值創造的驅動力。」
為克服障礙,其事務所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資源。蘇婉婷表示:「在內部,我們通過認證和持續培訓確保專業人員掌握最新知識。」
Christopher Arnold強調,可持續發展領域將面臨人才短缺的問題,公司因而需要優先考慮培訓與發展機會,並鼓勵中小型事務所善用能協助他們的資源以提升能力。他指出:「IFAC設立了專頁,提供可持續匯報、諮詢、鑒證以及教育和培訓資源,旨在協助這一新興領域的從業者提升技能並積累知識。」
教育客戶亦同樣重要。李樹德指:「儘管對可持續發展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但仍有很多客戶不清楚ESG概念和其帶來的影響,導致對ESG服務的價值具有保留。」
因此,中小型事務所需拓展服務和角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者和指導者。專家認為,中小型事務所能夠提升中小企業對ESG的認知,推動他們採取有效實際行動,包括建立數據管理系統、將ESG因素融入業務策略和決策等。
開啟可持續發展的價值
中小企業的另一誤解,是普遍視可持續發展為合規負擔,而非商機,因此,中小型事務所可以在改變這種思維方式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通過清晰展現可持續發展的價值來扭轉這種觀念。
鄭璟燁指出:「根據過往的經驗,我們已經看到可持續發展如何能夠節約成本、增加就業機會,以及提升企業聲譽。關鍵在於實際效益,幫助中小企業認識到可持續發展不僅是風險管理的工具,更是為了創造價值。」
中小型事務所通過與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等建立合作關係,可以提供額外資源和專業知識,以拓展與社區廣泛互動的渠道,增強其對可持續發展服務方面的影響力。潘宏烽表示:「如若當事情需要更深入的環境工程專業知識時,我們會與外部合作夥伴緊密合作。而在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領域方面,我們與非政府組織樂餉社開展長期合作,透過義務工作等活動共同減少食物浪費。」
李樹德談到國富浩華最近為一家中小企業客戶進行了ESG意識培訓課程。事務所先通過有效溝通和問卷調查評估客戶對ESG原則的認識程度,然後訂立具體的培訓目標,針對客戶認識不足之處度身訂制培訓內容,滿足客戶的具體需求,並填補不足。
事務所還與員工分享了實用知識和經驗,幫助他們了解如何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積極貢獻。李樹德表示:「透過展示其他機構實施ESG舉措的成功實例,我們可說明採取環境和社會負責任做法的具體效益。」
展望未來
隨着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演變,潘宏烽認為,全球將更為積極推動減碳和應對氣候變化。他預測,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和關注,以及使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來提升資源管理,將在未來數年持續增加。
他表示:「隨着各國的法律與法規進一步加強(如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中小企業可能需要積極創新,適應更嚴格的匯報要求,以及更高的廢物管理和碳排放標準,以滿足監管要求。」他同時指出,儘管這可能導致運營成本增加,中小企業不應因而退縮,而應將其視為開拓新商機和確保長期韌性的機會。
李樹德認同這一點,他表示,對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並不僅限於政府法規,也來自消費者對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他表示:「我認為走向循環經濟轉型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它著重於資源效益、循環再造和具可持續性的產品設計。因此,中小企業需要積極投資合規措施,而這可能需要額外的資源和專業知識。」
面對複雜的形勢變化,中小企業和中小型事務所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潘宏烽建議,鑒於中小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資源和專業知識有限,在編制和披露可持續發展指標方面可能會遇到困難,因此中小型事務所需要持續掌握不斷演變的準則,同時協助中小企業建立數據收集和管理流程,確保取得準確而可靠的ESG數據。他還建議:「這樣,中小企業就能了解數據分析流程所需的數據來源。」
李樹德建議中小企業積極投資合規措施,並主動適應變化,這將為他們在監管市場競爭中帶來優勢。他表示:「中小企業還可以重新審視其供應鏈和產品生命週期,進行調整及採取可持續採購等創新做法,從而開拓新的市場機遇。」
中小企業在迎接改變之路上並不孤單。正如Christopher Arnold所說,中小型事務所也必須與時並進,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才能為客戶提供有效的服務。他表示:「中小型事務所將繼續作為中小企業的強勁後盾,確保他們保持競爭力,走向更具可持續性的未來轉型。」
IFAC發佈的《Small Business Sustainability Checklist》(小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檢查清單)旨在幫助中小企業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其策略和業務運營,將提升其利益。IFAC總監Christopher Arnold表示:「我們旨在證明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可以輕鬆開啟可持續發展之旅並取得成功,我們認為這不僅關乎中小企業和中小型事務所的運營,也是吸引和留住下一代人才的重要因素。」 |
本文為編譯版本,原文From compliance to competitive edge: SMPs helping SMEs to navigate the green shift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