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會計師公會發表《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報告》 本地中小學生理財能力達「B級 」 金錢及理財概念漸見鞏固 宜加強財富規劃及電子支付使用教育
香港會計師公會(「公會」)進行《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了解本地中、小學生的消費及理財習慣,並提供建議以協助設計適合香港學生的理財教育。綜合調查結果,公會評定本港中小學生的理財能力達「B級*」,樂見他們對金錢及理財概念漸見鞏固,惟儲蓄及記帳習慣仍有待提高;公會亦建議社會各界可繼續從財富規劃及使用電子支付方面著手,加強學生理財教育。
香港會計師公會一直透過多元化的學生互動項目,包括「窮小子、富小子」理財教育計劃、體驗學習活動系列等接觸香港新生代,向專上院校學生以及中小學生灌輸正確的理財知識,並讓他們從中了解會計專業及其最新發展,務求協助學生及早確立事業志向,為香港培育新一代會計師或擁有會計資歷的商業領袖。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梁思傑表示:「公會深信,及早擁有正確理財概念及認知,有助年輕一代長遠邁向成功,為香港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作出重要貢獻。透過這次調查,公會希望了解學生的基礎理財素養,以及新冠疫情對學生的消費模式、理財習慣甚至生涯規劃的影響。根據調查所得,我們為學生提供理財建議,並呼籲不同持份者在理財教育上為學生提供相應支援。」
公會於2023年3月至5月期間,向本地小四至中三學生發送電子問卷,邀請他們以不記名方式參與,並成功收集來自23間學校合共1,337份有效回覆。公會期望透過是次調查,為家長及學校提供有用參考,繼而讓年輕一代受惠,為他們提供更切合現今社會環境的金錢教育。公會於2020年首次推出這項理財調查,並計劃恆常進行,長遠追蹤本地學生的理財習慣,持續檢討理財教育的內容,並推陳出新。
學生儲蓄及記帳習慣有所增長 近半學生曾向朋輩借錢
調查發現,87%受訪學生表示有儲蓄習慣,另有43%受訪學生表示有記帳習慣(包括記錄儲蓄或消費),相比起2020年首次調查的結果,表示有儲蓄習慣的學生增加三個百份點;表示有記帳習慣的學生則增加八個百份點,情況令人鼓舞。
是次調查亦發現,家人及學校仍然是學生學習理財知識的最普遍途徑。分別有超過五成的受訪學生表示透過這兩個途徑學習理財知識;而學生最感興趣的理財知識範疇為「儲蓄的好方法」、「如何慳錢或精明用錢」、「認識不同付款方法(例如信用卡、電子錢包)」和「認識銀行戶口怎樣運作」等。有見及此,公會呼籲社會各界加強支援老師及家庭所提供的理財教育。此外,有38%學生表示透過「上網或手機App」學習理財知識,數據較上次調查高出八個百份點,並超越「電視」(21.5%)及「教科書」(19.7%)。公會提醒,學生應小心留意網上資訊的可靠性,家長及學校亦須適時提供協助。
然而,有近半(49.3%)受訪學生表示曾經向他人借錢,主要是朋輩之間互相借貸。另外,有76.6%受訪學生表示曾經借貸予別人,當中主要借貸給同學/朋友的比例相當大,情況令人關注。
學生使用電子支付比率增
另一方面,是次調查希望了解不同電子支付平台在本地中、小學生之間的普及程度。結果顯示,95%學生表示以現金形式收取零用錢,反映現金仍然是最主要途徑;比率仍遠較有逾三成(32.7%)學生選取的「八達通或其他電子支付平台轉帳」形式為高。同時,仍然有超過一半(54.2%)學生表示現金是他們購物時最主要的付款方式,然而有關比率較2020年調查時近六成(59.3%)的結果有所下跌;而表示以電子支付為主要付款媒介的學生則較三年前有明顯增長,以八達通為主要購物支付媒介的學生有26%;以其他電子支付平台(如信用卡、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等)為主要支付媒介的則有7%,比率分別較2020年的調查上升八個百份點及四個百份點。公會相信,支付模式的轉變,與新冠疫情改變了市民的支付習慣,及政府以電子支付平台派發消費券有關。
港中小學生理財能力達「B級」
公會認為,實行儲蓄及記帳是實踐妥善理財的重要一步。有見及此,公會以學生的「儲蓄習慣」及「記帳習慣」(包括記錄儲蓄及消費)作為學生理財狀況的基礎指標,加上綜合調查所得之觀察,公會認為本港中、小學生理財能力達「B級」,顯示他們對金錢的來源與種類有基礎的認識、對基礎理財知識已有掌握、普遍學生有儲蓄習慣,惟記帳習慣仍有待進一步普及化。公會期望,透過持續觀察本港中、小學生的消費及理財習慣,了解他們的消費及付款模式,從而識別增強教育成效的方法,達到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理財知識水平的目標。
是次調查亦有了解學生的財政能力,發現受訪學生當中超過80%有零用錢,而當中約68%定期獲得零用錢。每星期所獲得零用錢平均金額方面,小四至小六為$51.8,中一至中三為$273.9,較2020年調查各自有約3%增長。除了零用錢,學生回應在一些特定情況可獲得額外收入。例如在農曆新年獲得利是(88.2%)、生日(67.4%)、其他節日或特別日子(27.1%)及功課或考試有好表現(26.2%)。另外,有超過四成學生(41.4%)表示,向家人提出要求時可額外獲得金錢。
公會相信,這次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的統計數據,將有助社會不同持份者更了解學生的金錢觀及理財習慣。基於調查結果,公會建議家長及學校可以適時介入,運用生活例子或實驗方式,引導學童在消費前考慮想買的東西是否生活必需品及記帳,有助他們逐步培養量入為出的思維,以及「先儲蓄、後消費」的習慣,向學童灌輸「收入」及負責任消費的概念。
公會尤為關注是次調查發現有不少學童已經有借貸經驗,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包括向適齡子女分享家庭的實際財政狀況,例如家庭開支、儲蓄及如何預算支出等,並在消費習慣上樹立榜樣,讓他們培養負責任的理財態度和習慣。
另外,經歷新冠疫情及政府以電子方式派發多輪消費券,電子付款逐漸發展成生活的一部份。然而,電子支付工具種類繁多,而且當中不涉及現金交易,或令學童更難掌握金錢概念。公會建議,家長及老師可向學生介紹電子支付工具的基本運作概念,推廣負責任消費。
作為專業會計組織及推動理財教育的其中一個先驅機構,公會將繼續致力實踐社會責任,透過推動多個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包括「窮小子、富小子」理財教育計劃,為公會會員提供平台,讓他們善用會計師獨有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回饋社會,為香港培育懂得精明理財的下一代。
請於連結下載 《2023年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報告》完整報告。
圖片一:香港會計師公會(「公會」)進行《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了解本地中、小學生的消費及理財習慣,並提供建議以協助設計適合香港學生的理財教育。
圖片二: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梁思傑表示,透過這次調查,公會希望了解學生的基礎理財素養,以及新冠疫情對學生的消費模式、理財習慣甚至生涯規劃的影響。根據調查所得,我們為學生提供理財建議,並呼籲不同持份者在理財教育上為學生提供相應支援。
附錄:香港中小學生理財能力評級
合格 |
|
評級 |
整體評語 |
A級 (合格、理想) |
·對金錢的來源、種類(包括現金及各種電子支付)有透徹認識 ·已充分掌握基礎理財知識,大部分學生已養成儲蓄及記帳習慣 ·擁有正確的消費態度 ·能夠靈活運用理財概念並具妥善金錢管理 ·除了能夠管理自身開支,亦懂得善用金錢關心他人 |
B級 (合格以上) |
·對金錢的來源、種類(包括現金及各種電子支付)有基礎認識 ·已掌握基礎理財知識,惟儲蓄及記帳習慣仍有待提高 ·擁有正確的消費態度 ·具備一定能力運用理財概念以管理金錢 |
C級 (合格) |
·對金錢的來源、種類(包括現金及各種電子支付)的認識度有待提高 ·對基礎理財知識只有一定認識,學生的儲蓄及記帳習慣須大幅提高 ·消費態度需要加強教育 ·運用理財概念以用作金錢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強 |
D級 (合格、尚待改善) |
·對金錢的來源、種類(包括現金及各種電子支付)的認識度有待提高 ·對基礎理財知識只有一定認識,學生的儲蓄及記帳習慣須大幅提高 ·消費態度存在錯誤 ·只有基礎金錢管理能力,需要加強理財概念教育 |
不合格 |
|
E級 (不合格) |
·對金錢的來源、種類(包括現金及各種電子支付)不甚了解 ·對基礎理財知識認識度甚低,未能養成儲蓄及記帳習慣 ·消費態度存在錯誤 ·金錢管理能力不足,理財概念教育須大幅加強 |
F級 (不合格、亟需改善) |
·完全未能掌握金錢的來源、種類(包括現金及各種電子支付) ·對基礎理財知識認識度嚴重不足,基本沒有儲蓄及記帳習慣 ·消費態度存在嚴重錯誤 ·金錢管理能力嚴重不足,理財概念教育須大幅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