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聚焦點
香港地理位置緊靠中國內地,加上擁有強大基礎建設,因此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不過面對現時的邊境管控措施、旅遊限制等挑戰,香港能否維持作為初創企業創科中心的美譽與地位?多位企業家和專家共同探討香港作為初創企業孵化地的意義,以及在日益嚴峻的商業挑戰中,初創企業為何應突破地域局限,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及全球各地的機遇與人才。
撰文:Jeremy Chan
插圖:Gianfranco Bonadies
香港基因診斷及檢測初創公司Prenetics於上月在納斯達克上市。這事不只對Prenetics來說非常值得慶賀,同時亦令香港的其他初創企業感到振奮。近年香港深受不穩定因素影響,這次Prenetics成功上市鞏固了香港作為初創企業樞紐的地位,並為初創社群重燃希望。
香港面對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新冠疫情及相關旅遊限制。疫情導致企業難以籌集資金或引進海外人才,更令部分初創企業重新思考是否仍可在香港蓬勃發展。Prenetics首席財務官盧愷浚(資深會計師)強調:「儘管香港擁有強大初創社群及大量初創企業,不過真正進入上市階段的初創企業卻寥寥可數。同時,新冠疫情蔓延及全球資本市場動盪亦帶來了許多挑戰。」
此外,Prenetics亦是首家在美國上市的香港獨角獸公司。所謂獨角獸公司,是指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盧愷浚期望這次成功上市能夠激勵企業家堅持不懈,並向年輕人證明他們亦能在創新科技範疇取得成功。他表示:「年輕人應該要知道他們也可以成為顛覆者,利用其專業知識帶來改變,並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數以千計像Prenetics這樣的科技初創企業駐於香港以把握發展業務的機遇。根據香港投資推廣署的「2022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儘管疫情帶來持續挑戰,香港的初創生態系統在2022 年仍保持增長,表現出非凡韌力。初創公司的數量及其僱員人數均創歷史新高:3,985家初創公司共僱用了14,932名員工。香港政府對創科領域增撥資源,例如在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便宣佈將投放超過160億港元於創科發展,加上近年已投放於該領域的超過1,300億港元,將大大促進香港創科行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香港擁有優越的策略性地理位置、多元化的人才背景、低稅率及簡單稅制、易於籌募資金等長期優勢,繼續吸引全球各地的企業家。
上述優勢令香港成為初創企業最佳孵化地,特別對創科企業來說尤其如此。該調查指出,大多數的香港初創企業均專注於科技領域,包括金融科技、物流科技、資訊及電腦科技、數據分析、硬件、生物科技、可持續/綠色科技、機器人/智能製造、零售科技、食品科技等。
強勁起點
盧愷浚認為初創企業是受到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豐富的人才資源所吸引。他表示:「香港的人才儲備豐富且多元化,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他們精通中英雙語,並擁有優秀的本地及國際教育背景。這是香港獨一無二的優勢。」他補充,香港另一個關鍵優勢在於其地理位置:「香港位於東亞地區的中心,有利初創企業於整個地區、跨時區展開商業活動。」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傅仲森同意此觀點並指出,香港地理位置緊靠中國內地,並位處亞太地區的有利地域,這令香港具備顯著優勢。他表示:「對於初創企業而言,將總部設於香港是理想的選擇,因為企業這樣便能踏足香港市場、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更廣大的中國其他市場,更可進入東盟國家的市場。透過香港,初創企業能夠獲得各種市場、資本及人才資源。」
根據IT服務公司Tracxn Technologies Limited的資料,香港亦是逾60家初創企業孵化器及加速器的總部。香港數碼港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的公司負責管理,為香港最大的金融科技中心。數碼港向科技初創企業提供種子資金,安排其與投資者及客戶洽談,以及提供辦公室場地等支援,從而協助這些企業將其產品或服務推出市場。
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陳思源認為,數碼港等科技中心是香港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關鍵部分,能為不同公司推出的產品進行測試、支援及投資,初創企業應好好利用它們以發展業務。他表示:「數碼港是一個創新數碼中心,我們的社群中匯聚了逾1,800家公司。我們亦設有自家酒店、辦公室大樓、共享工作空間及購物商場。對數碼港而言,初創企業的進駐亦能滿足我們社群發展與商業活動的需求。」此外,陳思源闡釋了數碼港如何將初創企業的解決方案用於其基礎建設中。「這可幫助我們將初創企業推介予客戶。同時我們還幫助初創企業與大型企業、公司或集團建立聯繫。」
另一個支援初創企業發展的中心是香港科學園,由法定機構香港科技園公司負責管理。截至2022年4月,科學園已協助培育逾1,100家創科初創企業。目前,科學園已見證兩家初創企業晉升為獨角獸公司,以及一家初創企業於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
陳思源認為,受惠於初創企業孵化器及加速器的支援系統,香港初創企業於近年得以蓬勃發展。他說道:「香港於2014年時還未有獨角獸公司,而目前已有約18家獨角獸公司,當中6家來自數碼港。過去18年間,我們透過創業計劃向千餘家科技初創企業提供支援。」
數碼港孵化初創企業iFinGate行政總裁林衛琳表示,將總部設在香港,讓他的公司能接觸來自地區內的人才與客戶。他指出:「我們將總部設於香港,可輕易地建立地區性的業務足跡。透過以香港作為基地,我們的客戶遍佈於大灣區、新加坡、韓國、台灣地區、澳洲及英國。」
林衛琳深深明白iFinGate作為一家專注於合規科技的初創企業,正發展縫隙市場,而香港現有法規以及對技術解決方案的開放程度,均有助公司蓬勃發展。他表示:「香港是具有良好監管的經濟與金融中心,其市場充分了解合規要求。」他續指出,近年來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等監管機構的舉措有助推動合規科技應用。舉例說,金管局於2021年6月推出《合規科技採用實務指引》系列,針對如何落實合規科技方案為銀行提供詳盡實務指引。對此,林衛琳補充道:「這有助我們在香港更容易地發展產品。」
Mojodomo為一家總部設於數碼港的金融科技公司,於台灣地區、新加坡和愛爾蘭均設有辦事處。該公司創始人張可玲(會計師)認為,香港的低稅率及發展成熟的法律框架,是吸引企業家於香港創業的另一因素。張可玲指出:「一直以來,香港具備良好的營商環境,而且多年來均保持低稅率。」香港企業利得稅稅率為16.5%,低於中國內地、新加坡及台灣地區等地方的水平,並且近15年來未曾變更。她補充道:「香港簡單的稅制讓初創企業更容易明白他們所需繳納的稅項金額。」
發掘人才
香港政府近期發佈的公告都是為了鞏固香港作為大灣區創科中心的地位。2022年2月發佈的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了撥出1,000億港元用於發展北部都會區計劃。在未來15年內,該項目將在港深邊界附近開發一處大型城市都會區,其中包括佔地約240公頃的新田科技城,期望能創造15萬個創科職位。
林衛琳十分歡迎這構思,並認為該項目可協助初創企業發掘內地人才,同時能抓緊在內地拓展業務的龐大機會。他補充道:「透過招聘熟悉大灣區市場及於內地具有人脈的大灣區人才,初創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在大灣區推出產品及服務。」
陳思源進一步補充,大灣區增長潛力龐大,初創企業需善用香港緊靠中國內地的地理優勢以取得更多機會。「儘管許多初創企業可能認為香港市場規模太小,不適合他們發展業務,或是晉升成為獨角獸企業,但他們可通過大灣區提高其擴張潛力,並受惠於大灣區8,600萬人口以及頗為可觀的經濟規模。於2021年,大灣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人民幣。這優勢將為初創企業帶來巨大市場。」
張可玲認為,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均十分重要,並指出香港科技行業正面臨人才短缺的問題。她表示:「不單是香港,全球都渴求兼備數碼化與精通科技的人才。」
為了應付人才短缺,張可玲的公司決定將目光投向香港以外地方,聘用其他地區的遠程員工。她指出:「我知道有許多公司正考慮將其技術及研發職能外判。」張可玲稱,她的公司最終亦將其IT職能外判至台灣地區:「台灣地區、越南等地擁有豐富的IT人才庫,越來越多的當地學生選擇成為開發者,這也令到該等地區在此領域發展更為蓬勃。」
傅仲森相信,新田科技城除了能提供更完善的設施外,還能令香港成為連接大灣區初創企業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他闡釋道:「新田科技城將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空間、實驗室等高質量設施,以及重要人才的房屋住宿。北部都會區與整個大灣區的發展密不可分。這代表北部都會區將為更多初創企業提供持續發展空間。初創企業能夠利用香港的國際地位以求發展,同時在大灣區內擴展規模。」
盧愷浚認為,開發新田科技城最終能有助提升香港經濟多元化。他指出:「香港不應一直只集中於房地產及金融服務行業。我們需要為現今世代的人和下一代青年創造不同的職位及機會。科技與轉型對於整體經濟至關重要。若你無法進行創新及推動進步,你便會在全球競爭中落敗。」
適應現狀
張可玲強調,人與人的交流是初創企業與對其產品或服務有興趣的投資者及合作夥伴建立長期信任關係的關鍵。她解釋:「為了促成交易,初創企業可能需要展示新產品、安排現場參觀或者親自會見投資者。儘管Zoom網上會議亦能完成這些事項,卻永遠無法取代面對面會議帶來的互動效果。這並不是重大壞處,但肯定會對人際交往與信息交流構成障礙。作為初創企業創始人,能夠親身安排或監督公司事務十分重要。」
傅仲森認為,初創企業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亦遇上額外的營運風險。他指出:「不論是本土問題,或是俄烏衝突以及其所帶來的廣泛影響,都顯示了全球正面臨地緣政治挑戰。」傅仲森補充,部分年輕企業家或仍未掌握相關技能及知識,令他們未能如大型公司般有效地駕馭複雜環境。他表示:「許多地區通脹率正急劇上升,而利率也不斷上升。過往鮮有初創人士在創業期間曾經歷如此複雜的高通脹環境。」
林衛琳解釋道,經濟衰退將對初創企業構成連鎖反應,並導致投資者情緒動搖。他指出:「目前,世界正處於『滯脹期』,即經濟正處高失業率、經濟近乎沒有增長,而且物價上漲速度高於正常水平的狀態。面對這樣的處境,初創企業必須留意投資者及客戶將會更抱持質疑態度,並期望自己所投資的公司擁有可保證的回報。」
但林衛琳也指出,全球經濟放緩可能為創科行業的初創企業創造機遇:「大眾對高效率與自動化的需求或將提升。客戶及投資者或將尋求能自動執行任務、減少員工數量或節省流程的高效率產品。」
儘管目前挑戰重重,傅仲森認為初創企業往往更擅長應對不確定性,因為其規模較小,能夠更加靈活地調整業務。他表示:「舉例說,相比部分大型公司,許多初創企業能更迅速地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當然,快速調整意味着主動及快捷地改變策略、發展重點及優先事項,以應付或是利用市場出現的干擾及變化。」
靈活的解決方案
林衛琳認為,疫情改變了員工對辦工地點、工作時間及形式的看法,因此初創企業應採取彈性工作安排,並提供適當工具以方便企業在實際中施行此工作方式。他指出:「初創企業應提供合適基礎設施以支援遠程工作,令員工能夠在任何地點安全地完成工作。這有助初創企業吸引更多人才。」
盧愷浚同意此觀點並補充道,疫情開啟了一個嶄新「全球」人才庫,企業家應善加利用這機遇。他分析道:「疫情加速數碼化轉型,並迫使領導者重新思考如何管理人才。」他引用Airbnb公司首席執行官Brian Chesky去年4月的推特推文,以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公司將人才庫局限於辦公室周邊的通勤範圍內,這將讓企業處於重大劣勢。卓越人才其實遍佈世界各地。」盧愷浚表示,雖然Prenetics暫未計劃設立一支完全遠程工作的團隊,但初創企業應重新思考如何尋覓人才,並利用當前形勢發揮自身優勢。
然而,傅仲森告誡稱,初創企業應在彈性工作方式與面對面團隊合作之間取得平衡。他表示:「建立一家創新主導型的企業需要大量的協作與投入。員工是十分關鍵的要素,他們仍需面對面溝通及互相交流意見。」傅仲森以其創業經驗為例並指出,儘管網上協作工具可提供相關支援,但仍然與面對面協作有所差異:「企業家現正往往在工作形式趨勢與成功創業之間面臨難題,我十分理解他們的處境。」
在留住人才方面,陳思源建議企業家在員工持續進行遠程工作期間,應當尋找新方法建立員工的忠誠度。他分析道:「年輕人希望將時間投放於願意投資於他們身上的公司。初創企業可透過培訓及發展計劃,以展示企業對員工之承擔。同時,企業還可以考慮向尋求深造的員工提供支援。」陳思源舉例道,數碼港亦透過其數碼港學院為初創公司提供相關培訓。
良好開始 事半功倍
香港一向對全球企業家及人才具有吸引力,初創企業家在香港創業前進行相關研究及規劃十分關鍵。傅仲森認為,這有助確保企業業務的長期增長及未來的發展空間。他指出:「企業家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其中包括測試市場狀況。香港有很多機構,包括投資推廣署在內,能提供大量的支援與意見。我鼓勵企業家善用這些支援。」
初創企業需要制訂穩健的「進入市場」策略,即詳細說明公司如何接觸目標客戶、獲得競爭優勢的行動計劃。這包含精心策劃的營銷計劃與銷售策略。傅仲森表示:「部分初創企業擁有優秀的技術與想法,還具備強大的研發及技術團隊,但可能並沒有制訂適當的進入市場策略。他們的產品可能於市場僅僅暢銷一至兩年,然後就被淘汰。」為了防止這些情況出現,初創企業應當在開發階段持續在特定客戶中測試其產品。傅仲森說:「據此,企業便能夠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
盧愷浚相信,香港的科技初創企業與創業社群未來將持續蓬勃發展。他表示,追求並推進創新將有助香港保持優勢,並繼續吸引頂尖人才。他告誡道:「各行各業與其員工造就了一個城市。如若擁有優秀人才與蓬勃發展的各個產業,城市將可強勁發展。但若沒有創新或應時而變,城市終將失去競爭力。現在,數碼化顛覆的步伐日漸加快,香港必須搶佔創新帶來的先機,以確保在全球範圍內保持競爭力,並鞏固其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城市形象。」
香港投資推廣署發佈的「2022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顯示,香港現有超過 3,985家初創企業,而2017年時僅有2,200多家。其中大多數的初創企業均專注於科技領域,包括金融科技、物流科技、資訊及電腦科技、數據分析、硬件、生物科技、可持續/綠色科技、機器人/智能製造、零售科技、食品科技等。 |
本文為2023年編譯及經修訂版本,原文Centre of attention首刊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22年第6期。